樅陽在線

樅陽在線網站 | 樅陽融媒體中心 主辦

設為首頁

簡體 | 手機站

您當前的位置: 首頁 > 人文 >正文

原鄉情更切

時間:2023-05-26 15:08:09

  胡笑蘭

  那一天,風和日麗?;剜l省親的我,攜帶自己的散文集,來到樅陽“其居園”,一踐前約。我親手將四十余本《拾花記》,交到盆景師毛武遠先生的手里。文集于2021年10月,一經“天津人民出版社”出版,并得到毛武遠先生的關注。所購之書,毛先生表示除了自己讀和收藏,還會送給朋友。盡管書已于去年底抵達老家,我滿可以托人轉交。但我想,我必須親手交給他,也應該這樣做,以表達自己的尊重之心。

  文集大多以自己的原鄉為藍本的,《拾花記》也是。我的原鄉是一個小鎮,小鎮有窯街,單聽這名字就知道她是干什么的。對于寫作者來說,童年是一個富礦,擁有豐饒的童年,敏感細膩的心思,也是一個寫作者必備的素質。對寫作如生俱來的熱愛或者天賦又給她遞上一支靈動的筆,她就能把一切都寫得那么細膩真實,自帶思想,仿佛讀者可以觸摸。

  多年后,我走過我成長的那座窯街,目睹了街上事物、房所植物的衰頹,人的流失,一片冷寂荒蕪,好像這里從來就沒有熱鬧過。我唯恐失去對于過去的記憶。我有必要努力保存那種記憶,書寫那里有過什么,找回人們曾經的生活,在那里找到各自的身形,憑此認知自我的那些光景與故事。

  寫物,是鄉土人文與自然的書寫;寫人事,是個人命運與民族命運的底色。我寫家鄉風物,非遺文化;寫父親跨世紀的生活經歷與命運;寫母親的賢良淑德;寫生活相依的姐妹深情;寫家族深圳奮斗史;讀書紮記、深圳足音以及嶺南文化諸多元素等等。人間人情冷暖,大自然的風物情狀,在散文集里自由開花。

  這些散文筆墨大部分并不是平鋪直敘。讀著,有如在深宅大院里穿行,前庭后庭,有三四折,回回折折中給人有曲徑通幽之感,做到起伏而有致,讀來在平靜里像雨后的漫步,舒緩清新,在曲折里,讓讀者的情感沿著文章的起伏而起伏。在我看來,散文的表現手法又不止于這些,文章要有縫隙,有文字、思維的跳躍,富有跌宕起伏之感。這就喚起讀的興致,是為架構之美。

  正如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黃永健所言:我一邊讀一邊搜尋樅陽地圖,原來它是桐城派的淵藪,吳汝倫、朱光潛的故里,這本《拾花記》引吳汝倫描寫家鄉山水地貌文字,精鋼百煉,字字珠圓,家鄉的人事,風物又有了出去如佐證。這本散文集以文字的精美優雅勝,以桐城文章貫用的謀篇布白勝,以非虛構勝虛構勝,作者自道讀《紅樓夢》感受,認為魯迅“為說真實,故脫俗套”的評價恰如其分。寫故鄉樅陽奇山頑石、窯廠故事、父母姊妹、發小村鄰、初戀經歷、深圳風物、旅次所見等等,皆十分注重細節、細微的刻寫表現,篇幅有長有短,短者千言,大多四五千字,有些篇升已長達萬言。人物情節自在其間,非虛構而有凌空蹈虛的氛圍和趣向?!妒盎ㄓ洝分械摹短旆宥U心》《我的商人父親》《陶韻》《能不憶江南》《相思渡口》《仰望河流》等等,所敘皆為真人實事,由于作者有意“以花映照”,轉化提升,就變成了浪漫寫實主義、唯美寫實主義,恰如作者所言:萬物有情,皆有靈性,作者的睿智與視角是會給讀者帶來心靈的愉悅和益處的。作者將這些生活中的細節、瑣事靈性化生命化之后,每一個字詞好像就活了起來,這與天生藝術感通才能和讀書閱歷的磨煉都有關聯。讀著《拾花記》,我就好像回到了安徽,回到童年、少年時代?!赌懿粦浗稀防锬莻€會兒,有我們那個時代很多鄉下青年的影子。他讀書勤奮終未考上學校,無何終會有些悒悒,所幸生于中華盛世。這些同伴現在都是生活安好,雖然不無缺憾,人生哪有持久的月圓?生活就是這個樣子,需要我們積極地移情和靜觀。做一個冷眼旁觀者,世界清涼無趣。當我們拈花微笑,青山邀語,頑石點燈。

  也許同為陶瓷人的后代,同得江南厚土滋養,同沐江南水澤之恩,還因毛武遠先生有著濃厚的家鄉情結。作為晚輩的后生青年,他從《拾花記》里看到了他的鄉親,他的爺爺輩,他的父輩,乃至他自己的影子。那時景,那時物,無一不讓他感到親切?!妒盎ㄓ洝凡拍苷嬲淖哌M他的內心。我堅信,藝術是相通的。走進他的園林,無數的盆景,織就藝術的長廊?;痉倍?,姿勢萬千,極富藝術氛圍。任何的成績,沒有偶然,只有必然。有刻勤刻苦,有磨勵圖治,更重要的是,有一顆七竅玲瓏心,藝術的靈秀之心。

 

稿件來源: 樅陽在線
編輯: 蔣驍飛

網站介紹 | 聯系我們 | 律師聲明 | 廣告服務 | 舉報糾錯

樅陽在線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

皖ICP備07502865號-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34120200050 皖網宣備090007號 公安機關備案號34082302000116

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欧美成人,久久秋霞精品中文字幕,亚州中文精品无码,亚洲午夜精品无码